產品分類
已瀏覽商品

熱電致冷器3.0A 15.4V

NT$348
Part No:
23735
Product No:
TES1-12703-30*30*3.7mm
品牌:
說明:
技術文件:
包裝單位:
1 個
門市據點各店庫存門市儲位位置圖倉庫儲位位置圖
龍山門市3167-2-39
光復門市27170-1-28
购买数量:
產品特性
  • 特性

半導體致冷器 TE

 
 
 
商品敘述
 
 

半導體致冷器(TE)也叫熱電致冷器,是一種熱泵,它的優點是沒有滑動部件,應用在一些空間受到限制,可靠性要求高,無致冷劑污染的場合。半導體致冷器的工作運轉是用直流電流,它既可致冷又可加熱,通過改變直流電流的極性來決定在同一致冷器上實現致冷或加熱,這個效果的產生就是通過熱電的原理,以下的圖就是一個單片的致冷器,它由兩片陶瓷片組成,其中間有N 型和P 型的半導體材料(碲化鉍),這個半導體元件在電路上是用串聯形式連結組成。

半導體致冷器的工作原理是:當一塊N 型半導體材料和一塊P 型半導體材料聯結成電偶對時,在這個電路中接通直流電流後,就能產生能量的轉移,電流由N 型元件流向P 型元件的接頭吸收熱量,成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 型元件的接頭釋放熱量,成為熱端。吸熱和放熱的大小是通過電流的大小以及半導體材料N、P 的元件對數來決定,以下三點是熱電致冷的溫差電效應。


●塞貝克效應(SEEBECK EFFECT)
一八二二年德國人塞貝克發現當兩種不同的導體相連接時,如兩個連接點保持不同的溫差,則在導體中產生一個溫差電動勢: ES=S.△T式中:ES 為溫差電動勢
S.為溫差電動勢率(塞貝克係數)△T 為接點之間的溫差


●珀爾帖效應(PELTIER EFFECT)
一八三四年法國人珀爾帖發現了與塞貝克效應的逆效應,即當電流流經兩個不同導體形成的接點時,接點處會產生放熱和吸熱現象,放熱或吸熱大小由電流的大小來決定。 Q?=?.I ?=aTc式中:Qπ 為放熱或吸熱功率π 為比例係數,稱為珀爾帖係數I 為工作電流a 為溫差電動勢率Tc 為冷接點溫度


●湯姆遜效應 (THOMSON EFFECT)
當電流流經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,除了由導體電阻產生的焦耳熱之外,導體還要放出或吸收熱量,在溫差為△T 的導體兩點之間,其放熱量或吸熱量為: Qτ=τ.I.△T,Qτ 為放熱或吸熱功率,τ 為湯姆遜係數,I 為工作電流,△T 為溫度梯度


以上的理論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,蘇聯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約飛院士對半導體進行了大量研究,於一九五四年發表了研究成果,表明碲化鉍化合物固溶體有良好的致冷效果,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熱電半導體材料,至今還是溫差致冷中半導體材料的一種主要成份。
約飛的理論得到實踐應用後,有眾多的學者進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導體致冷材料的優值係數,才達到相當水平,得到大規模的應用,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半導體致冷器件。
中國在半導體致冷技術開始於50 年代末60 年代初,當時在國際上也是比較早的研究單位之一,60 年代中期,半導體材料的性能達到了國際水平,6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我國半導體致冷器技術發展的一個臺階。在此期間,一方面半導體致冷材料的優值係數提高,另一方面拓寬其應用領域。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獲得了半導體致冷器,因而才有了現在的半導體致冷器的生產及其兩次產品的開發和應用。

 
 
 
TE 應用
 
 

半導體致冷器作為特種冷源,在技術應用上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特點:
●不需要任何致冷劑,可連續工作,沒有污染源沒有旋轉部件,不會產生回轉效應,沒有滑動部件是一種固體器件,工作時沒有震動、噪音、壽命長,安裝容易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具有兩種功能,既能致冷,又能加熱,致冷效率一般不高,但致熱效率很高,永遠大於1。因此使用一個器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熱系統和致冷系統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是電流換能型器件,通過輸入電流的控制,可實現高精度的溫度控制,再加上溫度檢測和控制手段,很容易實現遙控、程式控制、電腦控制,便於組成自動控制系統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熱慣性非常小,致冷致熱時間很快,在熱端散熱良好冷端空載的情況下,通電不到一分鐘,致冷器就能達到最大溫差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的反向使用就是溫差發電,半導體致冷器一般適用于中低溫區發電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的單個致冷元件對的功率很小,但組合成電堆,用同類型的電堆串、並聯的方法組合成致冷系統的話,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,因此致冷功率可以做到幾毫瓦到上萬瓦的範圍。
●半導體致冷器的溫差範圍,從正溫90℃到負溫度130℃都可以實現。通過以上分析,半導體溫差電器件應用範圍有:致冷、加熱、發電,致冷和加熱應用比較普遍,有以下幾個方面:
(1)軍事方面:導彈、雷達、潛艇等方面的紅外線探測、導行系統。
(2)醫療方面:冷力、冷合、白內障摘除器、血液分析儀等。
(3)實驗室裝置方面:冷阱、冷箱、冷槽、電子低溫測試裝置、各種恆溫、高低溫實驗儀器。
(4)專用裝置方面:石油產品低溫測試儀、生化產品低溫測試儀、細菌培養箱、恆溫顯影槽、電腦等。
(5)日常生活方面:空調、冷熱兩用箱、飲水機、電子信箱等。

半導體致冷器的工作原理是:當一塊N 型半導體材料和一塊P 型半導體材料聯結成電偶對時,在這個電路中接通直流電流後,就能產生能量的轉移,電流由N 型元件流向P 型元件的接頭吸收熱量,成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 型元件的接頭釋放熱量,成為熱端。吸熱和放熱的大小是通過電流的大小以及半導體材料N、P 的元件對數來決定,以下三點是熱電致冷的溫差電效應。


●塞貝克效應(SEEBECK EFFECT)
一八二二年德國人塞貝克發現當兩種不同的導體相連接時,如兩個連接點保持不同的溫差,則在導體中產生一個溫差電動勢: ES=S.△T式中:ES 為溫差電動勢
S.為溫差電動勢率(塞貝克係數)△T 為接點之間的溫差


●珀爾帖效應(PELTIER EFFECT)
一八三四年法國人珀爾帖發現了與塞貝克效應的逆效應,即當電流流經兩個不同導體形成的接點時,接點處會產生放熱和吸熱現象,放熱或吸熱大小由電流的大小來決定。 Q?=?.I ?=aTc式中:Qπ 為放熱或吸熱功率π 為比例係數,稱為珀爾帖係數I 為工作電流a 為溫差電動勢率Tc 為冷接點溫度


●湯姆遜效應 (THOMSON EFFECT)
當電流流經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,除了由導體電阻產生的焦耳熱之外,導體還要放出或吸收熱量,在溫差為△T 的導體兩點之間,其放熱量或吸熱量為: Qτ=τ.I.△T,Qτ 為放熱或吸熱功率,τ 為湯姆遜係數,I 為工作電流,△T 為溫度梯度


以上的理論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,蘇聯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約飛院士對半導體進行了大量研究,於一九五四年發表了研究成果,表明碲化鉍化合物固溶體有良好的致冷效果,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熱電半導體材料,至今還是溫差致冷中半導體材料的一種主要成份。
約飛的理論得到實踐應用後,有眾多的學者進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導體致冷材料的優值係數,才達到相當水平,得到大規模的應用,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半導體致冷器件。
中國在半導體致冷技術開始於50 年代末60 年代初,當時在國際上也是比較早的研究單位之一,60 年代中期,半導體材料的性能達到了國際水平,6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我國半導體致冷器技術發展的一個臺階。在此期間,一方面半導體致冷材料的優值係數提高,另一方面拓寬其應用領域。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獲得了半導體致冷器,因而才有了現在的半導體致冷器的生產及其兩次產品的開發和應用。

 
 
 
TE 性能
 
 

在應用致冷器前,要進一步的瞭解它的性能,實際上致冷器的冷端從周圍吸收的熱Q? 外,還有兩個,一個是焦耳熱Qj;另一個是傳導熱Qk。電流從元件內部通過就產生焦耳熱,焦耳熱的一半傳到冷端,另一半傳到熱端,傳導熱從熱端傳到冷端。
產冷量Qc=Qπ-Qj-Qk=(2p-2n).Tc.I-1/2j2R-K(Th-Tc)式中,R 表示一對電偶的總電阻,K 是總熱導。
 
 
熱端散掉的熱Qh=Qπ+Qj-Qk=(2p-2n).Th.I+1/2I2R-K(Th-Tc)
 
 
從上面兩公式中可以看出,輸入的電功率恰好就是熱端散掉的熱與冷端吸收的熱之差,這就是「熱泵」的一種:Qh-Qc=I2R=P由上式得出一個電偶在熱端放出的熱量Qh 等於輸入電功率與冷端產冷量之和,相反得出冷端產冷量Qc 等於熱端放出的熱量與輸入電功率之差。Qh=P+Qc,Qc=Qh-P。

 
 
 
TE 型號規格參數
 
 


 
 
 



Top

HDMI選擇器 3 進一出 (切換器) MINI-HDMI-301

Part No.: #59798
Product No.: 111118888
包裝單位:
10PC
NT$500
數量: